我們總說做人要正面才會更幸運、過得更好,親子教育也是如此。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巨大,正面和負面的父母,又分別會帶給孩子哪些不同的影響呢?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他們的行為,真的對孩子是好的嗎?還是帶給他終生負面影響?
一起來看看!
正能量家庭:積極溝通,使用正向語言
負能量家庭:消極責罵,釋放負能量
正面家庭的家長,會積極與孩子溝通,很願意傾聽和了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給予他們尊重。
當溝通時,他們傾向使用 正面語言,比如說考完試了,孩子說自己數學考得很差好難過,媽媽便說別管數學了!我們來看看英文吧!妳英文很棒呢!
他們會幫助孩子找尋自己的優勢和正面之處,不斷地增加他們的自信,舉這例怕有人誤會,再進一步說明。
當下成績已經出來,與其責他,不如先給他信心,之後再一起商量如何進步。
負面家庭的家長,則總是用負面語言溝通,冷嘲熱諷是他們的強項,妳睡晚了,他便說那麼愛睡,s了以後就可以睡一輩子了!
批評指責更是常態,妳考了98分,他便要看那2分,說妳不夠完美。
在他們眼中妳永遠不夠好,總是批評妳、打擊妳。
對他而言,這是在教育妳,以免妳太得意,對妳而言,從小「心」就被他們撕碎滿地,拼不起來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無論再成功,都無法肯定自己,因為他們學會了父母的對待方式-苛求完美。
正能量家庭:令人安全和舒適
負能量家庭:讓妳緊張和害怕
正面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無論在外面多冷,這裡永遠是暖的,爸媽是妳的支柱。
他們在家庭中可以得到完全的安全感,未來面對人生也會更有信心,因為他們是在愛和支持中成長。
負面家庭的孩子,從小爸媽就是可怕的,令人想逃離的。
本該愛妳的人,卻沒善待妳,妳還能相信誰會愛妳呢?于是他們長成了沒安全感的大人。
總是害怕被騙,總覺得會被辜負,做事也害怕失敗,他們總是想象著最糟的結果,對人生充滿了恐懼。
正能量家庭:充滿了讚美
負能量家庭:總是批評指責
正面家庭的父母善于挖掘妳的優點,總是會肯定妳做的每件小事,讓妳覺得自己很不錯。
他們也會給妳正確的價值觀,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完美也不代表妳不好,更不會拿妳跟別人比較。
于是孩子學會了自信來自于自己,不在于比他人好,若總和人比較,永遠都會是自卑的,因為總有人比妳好。
負面家庭的父母, 總是在挑孩子的刺,無論他做得再好,他都能嫌。
他們經常不認同孩子的決定,總是不信任孩子,還時常拿別家的孩子來與他比較。
在負面家庭長大的孩子,不是自卑就是自大,其根源都是沒自信,只是朝兩個極端發展。
他們無法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總是輕易被他人評價影響,也很喜歡跟人比較,不是自卑就是瞧不起他人。
正能量家庭:經常表達愛
負能量家庭:把愛藏起來
正面家庭善于表達愛,父母親會用很多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比如說擁抱、鼓勵、慶生…等等。
他們會積極地想辦法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也從父母的對待中學會了愛。
長大後,他們也擁有愛人的能力,知道如何去愛。
負面家庭的父母 不善表達愛,總是把它藏于心中,要他說出來極其尷尬,更不敢表現出來。
在孩子長大後,就不曾抱過他們,關心也表現成責怪,擔心也變成嘲諷,總用錯誤的方式表達情感。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也缺乏愛人的能力,他們不知道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不是太過黏膩,人家不陪他,就覺得是不愛,不然就是太過冷漠,覺得人就是要獨立,不要依靠別人,誤解了愛的意義。
正能量家庭:以身作則,用身教示范
負能量家庭:只會用怒吼管教孩子
正面家庭的父母會以身作則,而不是只會要求小孩。
他們希望小孩不要滑手機,多看書,自己也會這麼做,而不是拿「我已經出社會了,妳還是學生」去壓孩子。
他們會跟孩子一同閱讀,表現出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孩子的榜樣。
他們希望孩子溫和有禮不挑食,平日他也會這樣待人和吃飯。
負面家庭則是一直做出錯誤示范,要求孩子的事,自己都沒做到。
只要孩子不順從,就用吼罵嚇他們,以為一時壓制住孩子,就是教育成功,總希望孩子能怕他、聽他的話。
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根本沒有入心,也無法真正影響孩子。
更糟的是,孩子長大後也成為這樣的父母,總是控制欲極強、情緒暴躁,只會用威勢嚇孩子。
正能量家庭:父母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
負能量家庭:很少互動
正面家庭的父母很願意花時間陪孩子,和他們一起玩遊戲、讀故事書,假日一同出遊。
孩子的遊戲雖然對大人來說很無趣,但爸媽很願意參與,因為他們希望孩子快樂。
負面家庭的父母只愛自己,他們會說「妳自己玩就好了呀!」「妳要獨立一點」「媽媽很忙沒空」「別煩我」等等。
其實都在滑手機、工作,甚至是忙著在外面和異[性.交]往。
孩子每次邀玩,都得到了拒絕的反應,最後眼神逐漸黯淡。
有部分孩子變成特別黏人的類型,他們學會了只要一直吵就會有糖吃,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也會如此,不斷地要求,很怕孤單,形成焦慮型依戀。
另一部分孩子則變得異常冷漠,他們學會了不期待就不會失望,于是把心封得緊緊的,常常對伴侶很冷漠,即使很愛也不懂表達,被稱為迴避型依戀。
白櫻結語
這篇文章白櫻是寫過的,但近兩年對親子教育又有了更多感悟,所以重新詮䆁一遍,內容幾乎完全不同,中心思想是一樣的,但增添了更多枝葉。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一生,需要很多的用心和付出,多看教育類書籍,多站孩子的角度思考。
白櫻養狗連她吃東西我都會誇,她每回吃一吃就會停下來看我,我對她比個讚,她就滿意地再吃下去。
她做的每件正確小事,都會得到獎勵,做錯了我也不會責她,我總是抱著她親她疼她,給她很多的愛。
于是她長成了個性穩定又活潑溫和的寶寶,就算一個人在家,她也不會害怕,因為她很有安全感,她知道我很快就會回來。
就算在外面,她也願意讓我翻過來抱,反觀有些狗兒很怕人、很沒安全感,總是縮在角落,或是很想保護自己,不想讓他人靠近。
我想這都是教育影響的, 人類也是如此,妳給他愛,他便會長成有愛又溫暖的孩子,但當然不是溺愛。
妳懶得為他付出,覺得自己餵飽他就是盡責,那麼他長大後,也會成為妳的困擾,或是消失不見,不願再和妳相處。
妳怎麼養他長大,他未來就會怎麼跟妳相處,付出愛總會得回愛,正面的家庭,一定會更幸福!
若想知道家庭對孩子人際關係的影響,請參考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