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爸爸離家出走了,到現在也沒有一點消息。孫子現在會說的話越來越多了,好不容易看到希望,我這身體卻扛不住了,我該怎麼辦啊。」說話的是小躍的奶奶蔣德芹,才剛做完手術的她捂著腹部,艱難地帶著孫子做著治療。可雖然艱難,老人目光仍然堅定:「我是不會放棄的,只要堅持總會有希望的。」圖為蔣德芹和小躍。

今年73歲的蔣德芹來自云南保山的一個農村家庭。蔣德芹是個苦命的人,30多歲時老伴就去世了,她帶孩子一兒一女受盡了冷言冷語。養的雞被人偷偷把腿打斷,撿來的柴都被人拿走……日子過得異常艱難。蔣德芹幾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她曾經喝藥輕生,躺了八天八夜又自己醒過來了。蔣德芹漸漸地接受了現實,靠著挖野菜喝稀粥艱難地把兒子和女兒撫養成人。圖為蔣德芹。

從小艱難的經歷讓蔣德芹的兒子內心產生了偏激的想法,他覺得生活不好都是母親影響的,長大后不再和母親有任何來往。蔣德芹一直和女兒生活,等到女兒和上門女婿組成了新家庭她才終于能放下心來。圖為小躍。
蔣德芹苦了一輩子,年紀大了以后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早點抱上孫子。2016年4月,孫子萬林躍出生了,蔣德芹終于覺得生活有了盼頭,可未曾想生活帶給蔣德芹的卻是更大的絕望。

小躍出生后發育一直比同齡的孩子慢,直到3歲半時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平時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語,就是大喊大叫拳打腳踢,蔣德芹感覺不對勁,于是帶著小躍去了醫院,可是做了不少檢查卻始終沒能確診。圖為蔣德芹在照顧小躍。
而家里生活本就拮據,一時實在沒錢再帶小躍去更大的醫院檢查。沒辦法蔣德芹只能先帶著小躍回家籌錢。就在一家人在為了小躍的病情努力之時,小躍的爸爸卻選擇拋棄孩子離家出走了。「小躍是他的親骨肉啊,他怎麼能這麼輕易就拋下孩子走了啊。」蔣德芹悲痛欲絕。

而小躍爸爸離開后家里的情況也更加艱難,媽媽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忍痛離開小躍去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下一老一小相依為命。小躍成了蔣德芹唯一希望,她一直沒有放棄孫子的治療,在小躍5歲時,她打聽到云南保山的一家醫院可以治小躍這樣的病,并且可以減免一些費用,她東拼西湊借了一些錢,帶著小躍去做治療。圖為蔣德芹帶孩子去做治療。
在醫院經過詳細地檢查,小躍被診斷為腦癱、多動癥還有伴有語言遲緩,要做長期的康復訓練才能有所好轉。「只要孩子有希望就要治,趁著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動,拼盡一切我也得救孩子。」蔣德芹此時唯一的念頭就是一定要給孫子做治療。

已經70多歲的蔣德芹身體越來越差,連走路都困難了,每天還要背著5歲的小躍樓上樓下做針灸、按摩、認知等康復訓練,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孩子,在奶奶倒下之前你一定要好起來啊。」蔣德芹不知道還能陪孫子多久,可看不到孫子能自理她就是走了也閉不上眼啊。圖為小躍在玩耍。

可是巨大的精神和肉體壓力讓73歲的蔣德芹越來越難以承受,在堅持帶小躍治療幾個月之后,蔣德芹病倒了,患上了嚴重的膽結石。腹痛難忍,她本想吃藥挺著把錢留給小躍訓練,可由于情況危急她無奈之下只能做了手術。「接連2次手術花了4萬多,小躍的康復費用本來就緊張,現在我又花了這麼多錢,是我耽誤了孩子啊。」蔣德芹愧疚地紅了眼眶。圖為發愁的蔣德芹。

蔣德芹手術后僅20天就不再治療,重新帶著小躍開始在醫院做康復訓練。即便每天手術刀口扯著疼,身體虛弱得連路都走不穩,蔣德芹也始終堅持著。「孩子比什麼都重要,為了孩子我怎麼樣都得堅持下去...」 蔣德芹堅定地說。好在治療一段時間以后,小躍情緒穩定了很多,大叫的次數也減少了。「真好,苦了這麼久總算看到希望了。」蔣德芹抹著眼淚說。圖為病房里的祖孫倆。

可與此同時蔣德芹借來的錢也已經花光了,現在家里只有小躍媽媽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除去一家人吃飯,生活幾乎沒什麼剩余,又怎麼負擔小躍的康復費用呢。為了省錢,蔣德芹平時就吃家里帶來的干糧,即使已經放餿了仍然繼續吃,可即便如此,省下的錢也是杯水車薪。現在家里負債累累借錢更是難上加難,眼看著小躍的治療難以為繼奶奶愁得吃不下睡不著。圖為蔣德芹和孩子互動。

「孩子能有這點進步不容易,這是全家人拼盡全力才換來的希望啊。我苦了一輩子不能讓孩子也永遠生活在黑暗和絕望里啊,我無時無刻不在盼著小躍能有更大的好轉,可現在這個愿望卻因為經濟問題而難以實現。我該怎麼辦。」蔣德芹絕望了。圖為蔣德芹和小躍去去醫院。
入下面的小程序,可以幫助孩子
(此處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贈需求,請到今日頭條 APP 查看)
自2022年2月以后您在今日頭條看見都是集體項目,同類孩子共同一個捐款項目,款項會根據該篇稿件數據撥給相應孩子。 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