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1日,安徽合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人造太陽」(EAST)試驗裝置中心。「EAST」自2006年9月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電,至今已經17年。從2023年開始,它將向著更熱、更持久發起沖擊。圖為工作人員在調整設備。
EAST是世界上第一個建成并正式投入運行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2006年的首次放電成功獲得了電流超過200千安、時間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在國際上產生很大的影響。圖為2006年9月28日時的EAST裝置,進行了首次實驗放電。
此后的17年里,EAST裝置開展了19輪物理實驗,總實驗放電次數超過12萬次,先后創造了「等離子體1億度電子溫度」「1.2億度電子溫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1056秒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等世界紀錄,使我國站上世界核聚變能源研究的第一方陣。圖為2006年9月28日,萬元熙院士在實驗結束后接受媒體采訪。
目前,EAST裝置經過三個月的升級和系統維護,即將開啟第20輪物理實驗,探索更高參數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物理模式。然而,EAST裝置要真正商業化,或許還要等20年,一旦商業化,人類的能源利用將打開一個全新世界。圖為2023年3月11日拍攝的EAST裝置。
圖為2023年3月11日,空中俯視EAST裝置。
圖為2023年3月11日攝影師拍攝的EAST裝置。
圖為2023年3月11日,兩名工作人員在調整EAST裝置。
圖為2023年3月11日攝影師拍攝EAST裝置,從2006年至今,人造太陽已經走過了17年。
圖為2023年3月11日,一群高校學生在參觀拍攝EAST裝置。
圖為2023年3月11日,高校學生在參觀EAST裝置。(吳芳 文/圖)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